各位善知识,我也学祖教授,给你们各位早祝一个新年快乐,Happy
New Year! 我们新年快乐了,要是旧年快乐不快乐呢?我们要年年都快乐,月月都要快乐,日日都要快乐,时时刻刻都要快乐。为什么要快乐呢?这快乐并不是吃点好东西,这就快乐了;也并不是穿一件好衣服,我们就快乐了;也不是买一辆最漂亮的车,我们快乐了;也不是住一栋好房子,就快乐了。
什么我们应该快乐?我们应该自性常常地知足,所谓知足常乐,能忍自安,知足常足,我们要时时刻刻都要知足。我们做人了,比那一切的畜生都有智慧,有灵知灵觉,一切的一切都超过畜生,这我们就应该知足了。我们知足,就快乐了,就没有烦恼。所以这不是过年要快乐,是时时刻刻都要 happy(快乐),不要烦恼,那么这样子才能“栽培心上地,涵养性中天。”你能心地光明了,性天也光明了,这个光明就是佛的光明。我们为什么没有现出这光明?就因为我们没能真正栽培心上地,涵养性中天。所以在佛教里头,你若能常常快乐,这就是修行。
那个《菜根谭》上说:“光风霁月,草木欣欣”,光风霁月的时候,这个风也有和风;霁月,没有什么云。草木欣欣,这个草木都觉得欣欣向荣,很快乐的。“怒雨疾风”呢?你要是天发了脾气,下大雨;下大雨这等于天哭一样,天在那儿也发愁了,怒雨。疾风,刮那个飓风,刮那个台风。刮这个风啊,不要说人哪,就那个禽鸟,禽是禽兽,鸟是飞鸟,戚戚,牠们也都在那儿不快乐了。所以说:“光风霁月,草木欣欣;怒雨疾风,禽鸟戚戚,故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,人心不可一刻无喜神。”天地要是下大雨啊、刮大风啊,这都是不和了。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,都要有这个和暖的风,这种祥瑞的气。
人心不可一刻无喜神,时时刻刻都要欢欢喜喜的。那弥勒菩萨,你对他怎么样,他也不生烦恼。他说:“老拙穿衲袄”,我这个没有知识的老人,老拙,很拙笨的一个人。穿衲袄,穿一件补补钉的衣服。“淡饭腹中饱”,我吃的粗茶淡饭,吃饱了这个肚子就好了。所以他那么大肚子,用手常常拍拍肚子:“看我这肚子里饱了!”“补破好遮寒”,我这衣服破了,我就把它补起来,补个补钉,好遮寒,我遮这个寒。“万事随缘了”,什么事情来了,事来则应;什么事情去了,事去则静,万事随缘了。“有人骂老拙”,有人他若骂,说:“你这个老怪物!你这个老不死的!”“老拙只说好”,我这个笨的老人,就说好、好、好,你骂我是最好的!有人骂老拙,老拙只说好。“有人打老拙”,有人要是来打我,“老拙自睡倒”:你打我,我躺那地方给你打,像睡着了似的。“唾在我面上”:你吐在我脸上一口口水,“凭它自干了”:叫它自己干到脸上,我也不擦它。这样怎么样?“我也省力气”:我也省擦你这口水的力量,“你也无烦恼”,你吐到我脸上,我也不回吐,向你起对待,你也无烦恼。“这样波罗蜜”:这样的波罗蜜,“便是妙中宝”,因为一般人都不会用这种波罗蜜,这种到彼岸的方法,便是妙中宝,这是妙中之妙,宝中之宝。“若知这消息”,你若知道这个道理,这个消息,这个讯息啊!“何愁道不了”,你怎么能不成道呢?你道业一定成就的。
祖教授讲这个慈悲,和中国儒教的仁慈。其实儒教是讲“忠恕”的,天主教和耶稣教他们是讲“爱”,他们就“博爱”。这个“博”字也是个竖心旁,这个“爱”字也有个心,在那个爱的中间,在心里头。道教是讲“感应”,它虽然说“清净、无为”,要修自然之道,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这是《道德经》上说的。那么实际上呢,它的教义就是“感应”两个字。佛教呢,是“慈悲”。儒、释、道这三教,都是没离开这个“心”;若离开这个“心”,就没有教了。
所以儒教是讲“忠恕”,忠是忠以持己,恕是恕以待人。持己,是我做什么事情,对人要有忠心,要尽我的忠心,这是培植自己品德的一个基本条件。恕以待人,恕是原谅其它的人,其它人有什么错处,要有原谅、宽恕其它人的这种思想。那么你能忠以持己,你的人格就清高了;你能恕以待人,你对人就有利人的思想,对人都不苛求,对谁也不苛求。这是儒教的,它没有离开这个“心”,你看“忠恕”两个字,底下都是“心”字。
道教是“感应”,他做什么事情是凭感应。怎么叫感呢?是感而遂通;应呢?是无求不应,谁有求于他,他都笞应了。“有感斯通,无求不应”,这是感应两个字,感应道交。什么叫感应呢?譬如这个电,你那个地方也装上电了,欸!它就放光了,这就是“有感斯通,无求不应。”也就是你那个心里想什么,他这儿也知道了。这是互相心里那个电能有所感应,如是感应,感应如是,这是“有感斯通,无求不应”,你求什么能得什么。你真诚心了,就有感,就能通,通达到神明了。
这个道教里讲感应,所以老君才写《感应篇》,这《感应篇》一开始就这么说:“老君曰:福祸无门,唯人自召”,这就是感应,它祸也没有个门,福也没有个门,你自己做善事就有福,做不善事就有祸,所以说福祸无门,唯人自召。“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”,善恶的果报,就像人的身体,有个影子常常跟着你跑,你走到什么地方,你那影子就到什么地方。善的报也像如影随形,恶的报也像如影随形,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。
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,天地都有年值、月值、日值、时值,有四值功曹。四值功曹就是年、月、日、时,都默默中有神在那儿管着的。所以“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,因人所犯轻重,以夺人算,算减则贫耗。”以夺人算,以夺人这个寿命;夺人算了,就是这个人本来应该活长命了,忽然间短命了,这个叫算。这个一纪是十二年,这叫纪算。算减则贫耗,你若算、寿命短了,你就也穷了,什么祸患都来了,飞灾横祸啊、疾病啊、口舌啊,什么都来了。这是感应篇,它是“有感斯通,无求不应”,所以这个道教讲感应。
佛教就讲“慈悲”,什么叫慈?慈就是无缘大慈,无缘就是对你没有缘的,你也对他慈悲,不管他对你好不好,你都对他慈悲,这叫无缘大慈。没有缘吗?没有缘,才要用慈悲,这是无缘大慈。同体大悲,怎么有大悲心呢?这个大悲心就是同情心,就是看人家的苦,就像自己受的,如同身受一样,这所以叫悲天悯人。慈悲喜舍,因为慈能予乐,慈就能给众生乐;悲能拔苦,因为你有同情的心了,就能把众生的苦恼都给它拔除去,这也就是爱人如己。
耶教、天主教它讲这个“博爱”。博是个竖心,它这个心放到旁边了;这个爱,心放到中间了。所以它这个爱,就讲得甚至于接近男女这种爱。男女的爱是一种不清净的爱,是一种染污的爱;真正清净的爱,没有这个染污在里头夹杂着。那么耶稣教一天到晚喊爱、爱、爱,对谁都讲爱心!爱心!这个爱不需要口头上来高高地尽唱这个爱的口调,爱的这种歌曲。真正的爱,是无形无相的,无所表的。不是像男女这个男贪女爱,这个叫爱,这都是世俗的一种“男女居室,人之大伦。君子之道,肇端乎夫妇。”这都是这种的世间法。若出世法的爱,就没有这种染污的念头在里头。所以你们各位要真正懂得这个爱的范围是怎么回事。男女爱,这是一个愚痴的爱;出世的爱,那是对众生真正的爱。
|